找到相关内容133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生活与禅修

    的觉性。内心太松、太紧都不是正念正知。培养正念正知后,觉性绵延不断,就能守护诸根,进而护戒、由戒生定、由定发慧。如果自己内心不产生贪、瞋、痴的妄念,自然不起攀缘,就不会犯戒,即达「心平何劳持戒」。当然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152869.html
  • 树立僧格——佛教公众形象之关键

    难得之思想;更能进一步激发新戒弟子的护戒动力与热情。目前佛学院的学僧大多是刚出家就来读书,少了从林熏修和佛教生活的基本体验,因此经几年理论学习后,常常变得信仰淡薄,其实就是缺少戒律生活的熏陶。僧格之养成...

    明法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2957181.html
  • 郑僧一 :佛教的本质与责任感

    色身健,正恐业果熟。“白居易虽为白衣,尚“护戒先辞酒…香火道场深“今天的僧青年是桃李芬芳,不甘为凡夫,明天是宗门的龙象,负担起佛法的兴亡,“以文章接才子,以禅理说高人“,踵盛唐之风。   劫后百废待兴,...

    佛教的本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0160334.html
  • 佛教的本质与责任感——拯既灭之文 匡已坠之典

    许可,“独身”断欲的基本戒律中国僧伽并不俊人。其实百丈禅师的“清规”,不许僧家外宿、蓄财物,已契佛意。明·楚石和拾得诗云:“释子当持戒,沙门合离俗,休夸色身健,正恐业果熟。”白居易虽为白衣,尚“护戒先...

    郑僧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0964414.html
  • 羯磨

    发露除罪,行白四羯磨而为忏净,如比丘除恶作法行之。若下品缠犯,当一人前,即可发露悔除;若无人可对悔,即如受戒,由惭愧心故,起净意乐而自誓言︰我当决定防护,不令再犯也。云防护者,未失之前护戒不失,即令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566672.html
  • 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

    逐出。  二时的斋粥与后来的药石有关,《禅苑清规》卷1《护戒》首次记载“药石”这一名称。在此前药石曾当作非时食而被禁止。南宋无量寿的《日用清规》(1209)和以后的清规中均有许可药石的规定。日僧道元在...10卷2册。  《禅苑清规》共10卷,分别为:  第一卷 受戒·护戒·办道具·装包·旦过·挂搭·赴粥饭·赴茶汤;  第二卷 请因缘·入室·上堂·念诵·小参·结夏·解夏·冬年人事·巡寮·迎接;  ...

    湛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0942200.html
  • 声闻戒与菩萨戒

    护戒,为声闻乘说尽护戒;为诸菩萨说开遮戒,为诸声闻说唯遮戒;为菩萨乘说深心戒,为声闻乘说次第戒。」由于大小二人,发心不同,趣行各异,故互有其所缓,亦各有其所急。声闻乘既七众有别,七众进受菩萨戒,亦不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0662884.html
  • 《入行论》讲记(十六)

    016.mp3 现在讲第二品“忏悔品”,本品可分为总义与论义,总义当中包括了两个问题,第一个问题“抉择发心”已经讲完了,现在讲第二个问题,也即“随发心而行持”。这里又分受戒的方法、护戒的方法、还...这么多钱是很可惜的。同样,我们相续中有了菩萨戒,为了防止失坏,怎样守护戒律呢?下面就讲这个问题。   庚二、护戒方法:   〖断除菩萨的一切所断,修学一切学处。〗护戒的方法是什么?该学的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菩萨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1248006431.html
  • 解脱道与菩萨道

    恭敬,便习其信;若有其信,便习正思惟;若有正思惟,便习正念正智;若有正念正智,便习护诸根;护戒;不悔;欢悦;喜;止;乐;定;见如实;知如真;厌;无欲;解脱;若有解脱,便习涅盘。」 其修行次第是:有惭有愧→爱恭敬→信→正思惟→正念正智→护诸根→护戒→不悔→欢悦→喜→止→乐→定→见如实→知如真→厌→无欲→解脱→涅盘。 有惭有愧是自己的善根;爱恭敬乃是对法师、善知识、贤者的敬爱态度;然后生信;听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3240674.html
  •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(1)

    戒与否的问题等等。   二、戒律的原则:就菩萨而言所当具备的因缘及方法,包括:行善、止恶,依不同的菩萨戒品级所判分的行持重点,以及菩萨戒无尽、菩萨毗尼的意义等。   三、护戒的内容:即了知重戒、轻戒的...提木叉,即优波离诣世尊所问比尼中决定之义,分别问及声闻乘人与菩萨乘人的波罗提木叉之义:   “菩萨乘人持开通戒、持不尽护戒;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、持尽   护戒。所以者何?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为难得,具大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760060.html